纽森不服气,继续扔钱,嘴上还怼特朗普“是想把未来交给中国”,美国网友却罕见站队特朗普,质问:500米花10亿,这钱要是给中国,能修10条高铁,谁更会干活?
美媒也不手软,直接把中国高铁拉出来对比,数据显示:加州高铁剩下275公里预算350亿美元,按中国速度和成本,这钱能造十倍,纳税人看了都要炸
可美国政客嘴硬,到了2025年还在吵这事儿,背后其实是两党博弈:民主党想搞“绿色新基建”,用高铁刷政绩,给工会和本地企业创造饭碗,共和党盯着财政赤字,直接给项目拆台
可美国铁道“巨亏”老问题几十年没解过,拜登政府大推基建法案,钱撒了不少,现实却是各地政客抢蛋糕,施工卡壳,环保审批拖成马拉松,最后就是加州高铁这种“超级大号烂尾楼”
美国铁路“慢吞吞”,中国高铁却是火箭级别,2008年京津城际通车,2025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冲破4万公里,全球第一,外媒直接用“极限速度+极限成本”来形容中国建设效率
美方嘴上不服气,行动上却没少买中国货,最典型就是波士顿地铁项目,中车拿下284辆地铁订单,硬生生把美企抢下的饭碗端走,连纽约地铁都在用中国零部件,谁说中国只能买美货?
美国驻华外交官还在中国链博会上“硬扛”,说什么美国能给中国铁路“传授经验”,还举通用电气卖机车信号系统的旧账,这话一出口,连美国媒体都觉得“自信得离谱”,毕竟订单都停在2010年前后
说到底,美国铁路强项其实早就变成货运,客运这块被高铁彻底碾压,货运铁路靠“长距离+低人工”,但中国高铁在城市群、人口密集区的优势,已经不是美国能比的
美方嘴上说“中美铁路合作有潜力”,实际是想保住在中国市场剩下的那点份额,比如信号系统、部分零部件,还能赚点技术服务费,可现在中国本土厂商技术追赶太快,美企压根没什么定价权
中美铁路合作历史也就是2000年前后美国提供点设备,后来中国开始自己造动车,技术专利和标准都在升级,到了2025年,中国高铁不光自己用,还一车车卖到泰国、印尼、老挝,连欧洲都开始买中国动车
美国铁路产业“衰退”明明白白写在数据里,参议院曾质问:美国铁路制造就业岗位十年少了三分之一,甚至部分厂区都被中国供应链“反攻倒算”收购了,这种局面,谁还敢说要“输出经验”?
中国高铁出海,背后其实是“国家队”加持,政府全链条撑腰,出口带金融、带工程,能帮买家国家修车站、铺轨道、甚至做运营,问问印尼雅万高铁,谁不服中国速度?
美国这边就只能靠“资本运作”,外包、分包、加价,遇上工会谈判就卡脖子,环保审批一拖就是五年,最后还得看谁能搞定国会拨款,整个流程慢得让人怀疑人生
所以这场加州高铁烂尾风波,说白了就是两种模式的极限碰撞:中国靠“体系化、集约化”降本提效,美国靠“本地保护+利益分蛋糕”拖慢全局,2025年还在各自打各自的算盘
中国高铁能把一套方案卖到全球,靠的是“标准化+规模”,美国高铁一旦离开本土市场,一套系统要三国五地拼装,成本直接翻倍,这就是“产业链整合力”的差距
美国政客嘴硬说要“学习中国经验”,实际谁都明白,美国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,根本玩不了中国的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,他们更擅长在资本市场讲故事、拉投资、拼风险,拼不了工程师红利
这两年,中国高铁还在新赛道发力,比如智能化列控系统、碳中和动车组,连沙特、阿联酋都在跟中国谈订单,美国铁路产业只能靠回忆当年“西部大开发”的黄金岁月
美国市场要真想翻盘,得破除“地方保护+利益平衡”死结,可这事谁都知道难度堪比登月,2025年还在为一条500米高铁吵架,实在说不过去
中国高铁出海能打,底气其实是“背靠大市场+全链路自研”,国内需求就是最大场,成长速度快到让外企跟不上,谁愿意被中国供应链“反向输出”,谁就能拿到大单
但说到底,中美铁路博弈只是全局一角,背后还有新能源、AI、造船等一堆产业链的全球较量,铁路只是冰山一角,谁能抓住下一个全球市场窗口,才是真正的较量
下回美国要再拿“经验”说事,是不是也该问问:对手已经变成全球最大高铁制造商,这种底气,怎么来的?
粤友配资-股票配资十大排名-股票配资平台大全-配资炒股平台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